燃爆竹英文是firecracker,firecracker是個合成詞,cracker指"發(fā)出爆裂聲的東西",有時單獨用也可表示"鞭炮"。相傳在遠古時代,有一種兇猛的怪獸叫“年”,有一次它跑到村莊里為非作歹,被一家門口晾的大紅衣服嚇跑了,到了另一處,又被燈光嚇得抱頭鼠竄。于是人們掌握了“年”怕聲音、怕紅色、怕火光的弱點。每至年末歲首,人們就在家門口貼紅聯(lián)、放鞭炮、掛紅燈,院子里燒柴禾、攏旺火,用菜刀剁菜肉,發(fā)出聲音. 所以過年大家都要放鞭炮。
春節(jié)是我國人民的佳節(jié),它象征著團結(jié)、興旺,人們對新的一年寄托著希望。 放爆竹是中國人過春節(jié)的第一大習俗,從古至今相沿不輟。爆竹是中國的特產(chǎn),也稱“爆仗”、“炮仗”、“鞭炮”。它的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發(fā)展到如今,燃放爆竹已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娛樂活動,人們除了辭舊迎新在春節(jié)燃放爆竹外,每逢重大節(jié)日及喜事慶典,亦要燃放爆竹以示慶賀。
很多人可能覺得燃爆竹是中國人的專屬節(jié)日習慣,在西方根本就沒有類似的活動,所以沒有必要將節(jié)日洋化和起一個英文名字,但其實文化交流是各個國家不可避免的交流過程,讓西方了解中華文化也才能讓我們國家有著更高的國際地位和被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