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歲錢的本義是“壓住邪祟”,據(jù)說收到壓歲錢后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所以收壓歲錢的一般是未成年的孩子們。不過到了當代,很多雖已成年但尚未參加工作的年輕人也是能收到紅包的,這是長輩們的祝福,含有祝福學業(yè)進步或找到好工作之意。除了除夕夜,大年初一到元宵節(jié),孩子們都能陸續(xù)收到紅包,大人們拜年時會派紅包給親友的孩子,而親友一般也會互送紅包給來訪者的孩子。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xiàn)在漢代,當時也叫壓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些錢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一種佩戴的錢幣形狀的辟邪品。“壓歲錢”有兩個寓意,一種為壓“祟”。“祟”是傳說中的小妖,傳說有人在年夜飯后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放在孩子枕邊,以此保護孩子免受“祟”的驚嚇,因此得名為“壓祟(歲)錢”。壓歲錢最開始并不是真的給錢,而是給像錢一樣的象征性東西,以起震懾作用,隨著長輩在過年時包一塊大洋給子女的情形出現(xiàn),壓歲錢的意義才發(fā)生重大改變。
不知道大家對壓歲錢一般給到幾歲這一問題了解清楚沒有呢?其實每個地方不同,給的時間也是不一樣的,大家也不必過于追究到底壓歲錢會給到什么年齡段,壓歲錢更多的是一種節(jié)日的儀式,如果只是為了那紅包里的錢,肯定是沒有感受到春節(jié)的真正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