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預示著春天的離去和夏天的開始,在立夏的時候,民間有個非常有趣的風俗,就是在立夏時候除了吃立夏飯以外,還要在立夏秤人稱體重,會在家門口掛上一個大秤,然后輪流的用椅子來秤人體重,那立夏為什么要稱體重呢?立夏秤人風俗的由來是什么呢?以下隨小編一起看看吧!
立夏稱體重的風俗也叫“立夏秤人”,是古人在立夏時節(jié)的傳統(tǒng)風俗;據(jù)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圍繞。吃完立夏飯后,在橫梁上掛一桿大秤,大人雙手拉住秤鉤、兩足懸空秤體重;孩童坐在籮筐內(nèi)或四腳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鉤上秤體重,謂立夏過秤可免疰夏。若體重增,稱“發(fā)福”,體重減,謂“消肉”。
立夏秤人風俗的由來是是很忙呢?立夏之日的“稱人”主要流行于我國南方,起源于三國時代。人們在村口或臺門里掛起一桿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講著吉利話。秤老人要說“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背庸媚镎f“一百零五斤,員外人家找上門。勿肯勿肯偏勿肯,狀元公子有緣分。”秤小孩則說“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長大會出山。七品縣官勿犯難,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從小數(shù)打到大數(shù)),不能外打里。
民間相傳諸葛亮與孟獲和劉阿斗的故事有關(guān)。據(jù)說孟獲被諸葛亮收服,歸順蜀國之后,對諸葛亮言聽計從。諸葛亮臨終囑托孟獲每年要來看望蜀主一次。諸葛亮囑吒之日,正好是這年立夏,孟獲當即去拜阿斗。 從此以后,每年夏日,孟獲都依諾來蜀拜望。過了數(shù)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擄走阿斗。而孟獲不忘丞相囑托,每年立夏帶兵去洛陽看望斗,每次去則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驗證阿斗是否被晉武帝虧待。他揚言如果虧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晉。晉武帝為了遷就孟獲,就在每年立夏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飯給阿斗吃,阿斗見豌豆飯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獲進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幾斤。阿斗雖然沒有什么本領(lǐng),但有孟獲立夏秤人之舉,晉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過得清靜安樂,福壽雙全。這一傳說,雖與史實有異,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靜安樂,福壽雙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會對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給他們帶來好運。
小結(jié):通過上述大家對立夏秤人風俗的由來有一定的了解了吧,傳說中的立夏秤人會對劉阿斗帶來福氣,人們也祈求上蒼能給他們帶來好運,所以立夏秤人也是有祈求健康長命的寓意;立夏秤人是個非常有趣的風俗,不知道大家的家鄉(xiāng)是否還保留著這樣的風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