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十二生肖的排序,民間有各種各樣的傳法,比如當(dāng)年軒轅黃帝要選十二動物擔(dān)任宮廷衛(wèi)士,我國古代根椐動物出沒時間和生活特征,將十二種動物作為十二生肖,即每一種動物為一個時辰等等,那么十二生肖為什么是這個順序呢?它們到底是如何劃分的?為什么最弱小的鼠竟然能排第一位。
上古人就從古代晝夜十二時辰的角度解說地支和肖獸的配屬關(guān)系。而后,又在十二時辰的啟發(fā)下,發(fā)明了十二生肖的排序順序(如下)。
鼠:晚上11時到第二天1時(即“子時”)。這時候,老鼠膽量最壯,活動最頻繁,所以,子時同鼠搭配。
牛:凌晨1-3時(即“丑時”)。這時候牛吃足了草,“倒嚼”最細(xì)、最慢、最舒適,所以丑時同牛搭配。
虎:凌晨3-5時(即“寅時”)。據(jù)古書載,這時候,老虎最活躍、最兇猛、傷人最多,因此寅時同虎搭配。
兔:清晨5-7(即“卯時”)。這時,太陽還沒露出臉面,月亮的光輝還未隱退完全。玉兔是月亮代稱,是月宮神話中惟一的動物,這樣卯時就同兔搭配。
龍:早晨7-9時(即“辰時”)。傳說這是群龍行雨的時候,龍是神話中的動物,于是辰時屬龍。
蛇:上午9-11時(即“巳時”)。據(jù)說這時候的蛇不會傷人,也不在人行走的路上游蕩,多隱蔽在草叢中,這樣巳時就屬于蛇的了。
馬:上午11時至下午1時(即“午時”)。依據(jù)道士的說法,中午太陽當(dāng)頂,陽氣達(dá)到達(dá)極點,陰寒氣漸漸增加,在陰陽換柱之時,一般動物都躺著休息,只 有馬還習(xí)慣地站著,甚至睡覺也站著,從不躺著。這樣,午時就屬馬了。
羊:下午1-3時(即“未時”)。據(jù)說羊在這時候灑尿最勤,灑出的尿可治愈自身一種驚瘋病,因此,未時屬羊。
猴:下午3-5時(即“申時”)。這時候,猴子最喜歡啼叫,聲音拉得最長,最洪亮。所以申時屬猴。
雞:下午5-7時(即“酉時”)。這時候,日落山崗,雞開始進籠歸窩、夜宿,于是酉時屬雞。
狗:晚上7-9時(即“戌時”)。黑夜來臨,狗看家,守夜的警惕性最高,并產(chǎn)生一種特殊的視力和聽力,看得最遠(yuǎn),聽得最清楚。所以戌時屬狗。
豬:晚上9-11時(即“亥時”)。這時候豬睡得最酣,發(fā)出的鼾聲最洪亮,全身肌肉抖動得最厲害、長肉最快,于是亥時屬豬。
話說有一天,玉皇大帝招集眾天兵天將及文武大臣,召開一個緊急會議。群臣不知玉帝何意,全都俯首,豎起耳朵聽著。原來玉帝想要把時間分成十二年一循環(huán),打算用動物來區(qū)別這十二個年份,分成十二個生肖,但不知應(yīng)用什么動物才好,想詢問群臣的意見。
太白星君提議舉辦一個動物賽跑比賽,規(guī)定最先到達(dá)昆侖山的前十二名就可以列名十二生肖,擁有無上殊榮。玉皇大帝聽了覺得非常好,于是馬上要傳令兵對人間的眾動物傳遞這項比賽訊息。動物們聽說了這個消息后,全都躍躍欲試準(zhǔn)備參賽。
在老牛到達(dá)終點前,老鼠一躍而下,成為了第一名。老虎跟貓是親戚,聽說了貓被老鼠戲耍了以后,便沖上昆侖山找老鼠報仇,因為它跑的很快,于是便得了第三名。第四名的兔子到終點的時候,聽說自己不是第一名,非常傷心,一直哭,最后把眼睛哭紅了。
龍與蛇由于都是長的長長的很像,于是兩個就結(jié)成結(jié)拜兄弟,也一起參加比賽,而兩個也幾乎同時到達(dá)終點,但是由于龍的體積很大,擋住了小小的蛇,因此玉帝先看到龍,才看到蛇,于是判龍為第五名,蛇為第六名。
再來就是拿到第七名的馬,這一只馬生性膽小,但要去昆侖山的路上必須經(jīng)過一個"墳地",這只馬很害怕,但又非過不可,于是他決定蒙著眼睛過,這樣什么都看不到就不會害怕了,于是就蒙上眼睛很快經(jīng)過"墳地",這就是為什么以后的馬都要蒙著眼睛。
接下來的羊猴雞狗豬緊隨著馬沖過終點,就這樣十二生肖的排位就決定好了。但是也就是因為這一賽,讓貓和老鼠結(jié)下了梁子,貓非常憎恨老鼠,以后只要有老鼠在,貓就對它窮追猛打,不把它撕碎了決不罷休。